敢想敢干敢冒险浙江农民造大船 “无烟工厂”、“不占土地资源的产业”、“一个产品产值一个亿”……这些环保、低成本、高效益的大好事全被一些浙江农民沾上了。这是因为浙江农民有胆有识投巨资,敢闯敢干造大船。 从“滩涂造船”到“万吨船台” “当年就在滩涂上造船,没有图纸,没有像样的设备技术,主要靠经验敲敲打打。”胡志兴是温州乐清市船舶工业协会会长,同时也是一家船企的老总。 “造出来的船,虽然不会出大事,但档次低,吨位小,质量会‘冒泡’。”他回顾道。由于低水平作业,2004年,乐清制造的船舶曾出现多起质量事故,引发了国家主管机构等方面对船舶行业进行联合整顿。 然而,今非昔比。整顿过后仅仅两三年间,浙江造船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记者在乐清、台州等地看到,同样还是那片海岸线,同样是那片海域,在当年“滩涂造船”的现场,崛起了一个个现代化造船企业:万吨船台、百吨吊车、数控机床、电脑切焊、分段造船、终端组合……这些以前只有国有大中型骨干船企才具备的装备技术,现在成了这些民营船企的标准配置。 在乐清市的蒲岐、盐磐镇等海域,每年造船产量就约60万吨,绝大部分都出口国际市场。记者在这里采访,不时看到前来订货的外国客商,他们有的来自东南亚,有的来自南非和欧洲。 乐清造船业的进步,只是浙江造船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省船舶业产值近百亿元,造船产量达117 万吨,是2003年的三倍,产品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如今浙江造船业的规模列上海、江苏和辽宁之后,居国内“老四”。而与这些地区不同的是,这里造船业的主人,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从“提心吊胆”到“驾轻就熟” 造船属重工产业,不仅是劳动、资金密集型,更是技术密集型。令人欣慰的是,浙江农民在造大船的历程中,从低到高,从土到洋,全面实现了技术飞跃,彰显了浙江农民驾驭重工产业不凡的实力。 目前,浙江船企不仅能建造5万吨以上货船、油轮,修理15万吨级船舶,还能建造海上石油平台工作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特种船,很多船企的产品已达到了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ABS)及中国船级社(CCS)的标准。 记者在乐清东方船业集团看到,这里装备了国内少数骨干企业才拥有的封闭式喷涂厂房。一节节分段建好的船体被推入巨大的喷房中,全程喷漆实现全封闭无人化操作,工作人员只需在机房安全、悠闲地摁动电脑鼠标。整个工艺流程不仅喷漆质量高,而且彻底杜绝了事故隐患。 “过去我们是‘土包子’敲敲打打,现在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手画脚’。我们从科研院校、大型国企、企业自培三条途径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胡志兴说,“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生命,我们的软、硬件一律比照国内现代化船厂的标准。”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通过与挪威一家国际著名船企深度合作,娴熟地掌握了建造大型石油平台工作船的全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航母式工作大船技术含量高,此前在国内鲜有人问津。这家企业“放大”这一技术优势,避开同质化竞争,集中力量生产工作船。目前,该公司手中已握有50艘工作船的订单,总价值13亿美元。 “工作船的利润比普通船舶高得多。”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刘有节乐观地透露,“而且不受国际海运市场的影响,只要世界海洋石油产业上升势头不减,就需要新的工作船”。 9月12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为德国CONTI公司建造的首艘4250标箱集装箱船下水,这是浙江省迄今建造的最大的集装箱出口船,也是我国船舶工业又一个高技术出口产品。 从“弃房从船”到“争先恐后” 浙江民企如林,民资殷实。近年来,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这些民间资本千方百计寻求新的投资领域。但是,土地瓶颈和环保生态两大刚性制约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困惑之中,不少民企从造船业看到了曙光。 在临海市的宏冠船业,董事长奚永宽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当地做房地产,后来试水制造业。2002年,他以188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当地一家破产小船厂,自此进入造船业,但一直舍不得放弃主业。现在,他毅然“弃房从船”。2006年,他下定决心,卖掉其他产业,投资1.5亿元新建一个现代化造船厂。目前,奚永宽的船厂年生产能力达15万载重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订单也排到了2009年以后。 台州的一位船企主告诉记者,为了抢占先机,他不惜投资近五亿元,建了四个大型船台,建造能力瞄准五万吨级船舶。2006年2月一动工,建设期间就接到了订单,当年6月第一个船台建成后就投入生产,现在虽然第三个船台尚未建成,但前两个船台已经完成了1艘13500吨的成品油船,另有2艘即将完工,公司将这些提前获得的利润统统“滚入”船厂中,形成“以船建船”的良性循环。 这位老总兴奋地说,今年他的船厂全部建成后,年生产能力约20万载重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高涨,手头订单已排到了2010年以后,收回投资不成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温州的乐清市、台州的临海和三门县、宁波的象山县、舟山的六横岛等沿海地区,海岸边拔地而起、雄伟凌空的待装百吨龙门吊处处可见,标志着一个个现代化的新船厂即将横空出世。 温州船东:幸福背后的风险 http://www.wzdsb.com.cn/ 2008年01月14日 温州市《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十一五”末,温州要有能力建造5万吨级的船舶,全市造船实现产值90亿元;到2020年,把温州建设成为国内特种船舶和出口船舶的制造基地。 温州被规划为全省船舶制造工业基地之一,船舶业也被我市列为带动产业升级的先导产业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建造300吨的钢质船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 2000至5000吨级的散货船及油轮,目前我市有船舶制造厂近40家,其中乐清市就有20多家造船厂,年产值达数十亿元,可建造2.3万吨散货船和 1.2万吨油轮。 面对宏伟蓝图,乐清、瑞安等地的一批民营企业积极投身船舶制造业,成为全国船舶制造业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温州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造船热”。 在最近召开的温州造船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市经贸委有关人士表示,新兴的船舶制造业将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将带动阀门、机电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这将对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临港产业的发展,推动温州第三次跨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新老船东是一家 坐落在乐清市黄华镇的中国欣顺船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预计到2008年,欣顺将建成5万吨级的船坞,具备生产5万吨级各类船舶的能力。“别看黄华这么个小镇,一年能造十几艘万吨的运输船。”在黄华港区,指着船坞中一座座高高耸立的龙门塔,中国欣顺船业的刘工程师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 温州船舶制造业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其中民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中国欣顺船业作为温州船舶制造业首家成立的船业集团,经过短短三年多的发展,一跃成为温州造船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掌门人”胡志兴,还担任乐清市船舶工业协会会长一职。不过,他原先是柳市最大的继电器生产企业——欣灵集团的董事长。2004年3月份的一个偶然情况下,胡志兴买下了黄华靠海的一家国有造船厂,成功地介入了船舶制造业。 在温州,像胡志兴这样的民企大腕,转而投身船舶制造业的为数不少。以服饰深入人心的庄吉集团,也正式涉足造船业。目前该公司在乐清磐石占地数百亩,拥有长达2公里海岸线的造船厂,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庄吉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其公司现有的10多艘二类化学品船,是来自希腊的订单,现在已有2艘船在开工建造中。人民集团是一家以生产低压电器为主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斥巨资进入船舶制造业,而且起点很高,与英国“船王”格莱格公司合作,目前已承接了数亿美元的造船订单。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船舶制造厂近40家,其中乐清市就有20多家造船厂,年产值达数十亿元。目前乐清造船厂,除了原有的一批小船厂外,大多是原先从事低压电器、房地产等产业的人投资的。除庄吉、人民电器等赫赫有名的民企外,瑞安、苍南、永嘉等地的一批民企也酝酿着进军船舶制造业。新老船东推动温州造船业迅速发展,据统计,仅黄华锚地的造船民企,短短几年就让温州造船总吨位跃升至浙江省前列。 2007年岁末的一天,记者走进乐清七里港、黄华一带港区,感受这里热火朝天的造船场面。七里港码头一带,造船厂一个挨着一个,打磨、切割、焊接声,声声入耳,一艘艘建造过半的,或刚造了个船胚的船体沿着江堤一字儿排开……毗邻七里港的黄华镇也是一派繁忙的造船景象。 据了解,目前温州一带的在建船只主要包括集装箱船、杂货船和油船,载重以5000~10000吨为主,按照市政府的计划,将把造船业作为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以扶持。到2010年,温州市造船能力将达到3万吨级,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25万吨,年产值达86亿元。 我国第一部船舶业准入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最近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船舶生产企业规定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也给温州船舶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在温州民企纷纷试水船舶制造业的今天,面对新的机遇与风险,船东们的生意如何?他们又有何对策? 订单排到2010年 民企造船的利润究竟有多大?七里港镇的一家船厂负责人透露,要是成本控制好的话,利润能达到20%。按照目前国际市场的造价,以油轮为例,一般在每吨(载重吨)1500美元左右,而在乐清只要四五千元,价格差了好几倍。以一艘5000吨级的货轮为例,建造周期在6个月左右,售价一般在1500万至1800万元之间,大概有200万元左右的利润,这对资本充裕的温州民企来说,极有吸引力。 “选择投资造船业,一个是看中它稳定的利润回报,另一个是以后临港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胡志兴说,这两个方面也是吸引很多民营企业家投身造船业的原因所在。每艘船的利润看起来也不是很高,但是造船的订单都是大批量的,加起来总体利润很大。当然造船业有门槛和风险,但每一个商人在商机面前都是冒险家。 正是临港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造船诱人的利润,使得不少民企纷纷试水船舶制造业。温州船舶制造业的空间何在?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造船业正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而在我国,大连等地的大船厂正加紧提升船舶建造级别,逐步放弃小吨位船舶,温州、宁波、台州等地的中小船厂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商机。“温州的船厂定位在中小企业,商机在5000吨到3万吨之间。”业内人士称。 正是抓住国内乃至国际造船业的空白点,温州造船业的迅速崛起,国内和国际订单也纷至沓来。“乐清大多数造船厂的订单都排到2010年后,现在只怕造不出船,不怕卖不掉船。”胡志兴告诉记者,其公司大的订单就有希腊客户8艘1.2万吨油轮和8艘1.05万吨二类化学品船。 东方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乐清造船业中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其公司承接了9000吨化学品/成品油船共12艘,分属意大利、挪威、德国三个国家的不同船东,到2009年底全部交付。蓬勃发展的东方造船集团还将目光投向外地,目前已投资11亿元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枞阳打造第三大出口船制造基地,已征地 1300多亩,岸线总长2公里,专门打造5万吨以下的各类钢质船舶。 据温州港航局的统计,目前我市船舶业国际订单就有68亿元,近期内产值达到100亿元至200亿元。 幸福背后有风险 前景很好,订单很多,但不少造船厂负责人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温州船东们的幸福生活的背后潜藏着风险与尴尬,温州船舶制造业面临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台州造船原先是落后温州的,而现在他们今年产值可达六七十亿元,我们的年产值还不到30亿元,即将到来的标准大考将是严峻的,或许行业要再次面临洗牌了。”胡志兴担忧地称。 据了解,我国第一部船舶业准入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对船舶生产企业规定了通用要求、管理要求、人员要求、计量检测要求、生产设施要求和生产设备要求等六大要素。其中标准中对我市船舶业考验最大的是,二级Ⅰ类一般船舶生产企业的岸线长度应不少于350米、占地面积不低于8万平方米,并且需要提供生产用地权属(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岸线长度以及海域使用问题是两大不可避免的硬伤,一旦国防科工委前来验收,通过率将微乎其微。”乐清一家造船厂负责人说。以七里港码头为例,该码头短短1.5公里的岸线聚集了三家大型的造船厂,其中东方造船集团的岸线就有1公里多了,显然另外两家造船厂的岸线是不够的。 此外,还需提供生产用地权属证明,即通常所说的岸线手续和海域使用权手续。目前乐清18家造船厂,大部分都还没有取得海域使用的相关手续。胡志兴说,很多企业都是工程先上马再办手续,有些企业在不清楚海域确权法规和审批程序的情况下,擅自进行违法填海行为。由于受环境保护、渔业养殖等方面条件制约,相关职能部门至今未依法作出处理,海域使用权证也迟迟办理不了,这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很大影响。 人才瓶颈也是造船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快速发展中的造船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本可以同时开工几条船,由于没有技术人才,企业只能量人开工,不能量订单开工,尤其是船体、轮机、船检、审图以及专业生产的技术人才奇缺。 依靠“联合” 做强船舶业 如何突破瓶颈,发展温州船舶制造业?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船舶业的发展,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大计,出台有关措施扶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 而最近温州市经贸委、乐清市船舶工业协会等单位召开了温州造船业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为温州造船业的将来“号脉”。 温州市经贸委行业处处长潘碎权说,造船业对温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重要意义,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将加大政府引导,调整规划布局,为我市船舶业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在岸线规划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前提下,为大吨位船舶制造预留深水岸线,并且在岸线审批和海域使用权方面给予合理适当的支持。要尽快按照国家国防科工委关于中小船厂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强化科研优势,提升船舶研发与设计能力,尽快克服“低小散”,走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真正形成温州的造船工业集群。 市船办有关人士指出,要努力整合船舶科研和设计机构,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使教育、科研、设计、企业的技术改正等环节更好地衔接,并实施针对性的人才政策,争取高层次船舶科研与设计人才在我市集聚,比如由政府牵头构建“技术平台”,建立产学研基地联合体,以全面增强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发挥技术支撑、技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扩大温州船舶制造业的地位与影响。 周俊朗/文 倪华初/摄 瑞安打造游艇制造基地 2015年前,瑞安市将有以高速旅游艇和气垫船为主导产品的游艇制造基地,形成以中小型现代造船总装模式为主导的船舶工业集群。日前出台的《瑞安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透露了这一信息。 根据瑞安的岸线条件以及该市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等三大主导产业与船舶工业高度相关,《规划》将建设具有中小型现代造船总装模式的船舶制造业基地作为该市今后船舶工业发展的重点,辅以10万吨级坞修能力的船舶修理基地、具有集聚效应的船舶配套基地以及特色鲜明的船舶产品交易市场,打造有特色优势的船舶工业集群。 规划提出,瑞安今后将以长大山和北龙山岛屿岸线为依托,引导船舶制造企业上岛发展造船业,并通过重点发展化学品船、工程船和游艇等3万吨级以下的中小型高附加值船舶,创出名优船舶产品。同时整合本地修船资源,组建出以修理中型外轮船舶为重点,兼顾国内小型船舶及渔轮的专业化修船集团。而对于船配产业,瑞安将鼓励汽摩配及机械电子等相关行业中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船舶配套产品,重点发展甲板机械和航海仪器。力争在2015年前形成造船、修船、船配三位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 温州:发展遇瓶颈 造船业将驶向何方 2008-07-16 08:55 文章来源:温州商报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乐清船舶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造船业发展遭遇岸线、人才等瓶颈,从2004年到现在几乎没有增长。温州造船业发展已远落后于台州、舟山等周边地区。 欣顺船业办公楼前,挤满了龙门吊 温州网讯 欣顺船业集团的办公楼是一幢非常美丽的海景楼,但现在前面都是高耸的龙门吊,全部用于造船。但董事长胡志兴却仍高兴不起来:手中的订单已排到2010年,却无法扩大规模。 乐清的黄华、七里港一带几家龙头企业先后选择在山东、安徽等地扩大公司规模;台州30%—40%的造船业老板是乐清人。 乐清船舶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造船业发展遭遇岸线、人才等瓶颈,从2004年到现在几乎没有增长。温州造船业发展已远落后于台州、舟山等周边地区。 上半年,市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曾先后多次到造船厂考察、召开研讨会,共商发展大计。 温州船业将驶向何方? 乐清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虞元来介绍,目前乐清船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已有100多亿元,大部分是国际订单。大多数造船厂的订单已排到2010年。一些企业表示,现在只怕造不出,不怕卖不掉。 近几年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造船业正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去年,国内船舶业的全球订单量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大连等地的大船厂正加紧提升船舶建造级别,逐步放弃小吨位,温州、宁波、台州等地的中小船厂因此获巨大商机。业内人士称,温州船厂生产船舶的吨位一般在3万载重吨以内。 正是抓住国内乃至国际造船业的空白点,温州造船业迅速崛起,订单也纷至沓来。欣顺船业办公楼前几乎每一寸地方都被挤出来造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乐清已完成船舶上水20艘,目前在建船舶有103艘,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0亿元。 订单排到2010年 前景很好,订单很多,但温州的造船厂老板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2004年,产出201条船;2005年,产出132条船;2006年,产出53条船;2007年,产出32条船……胡志兴介绍了近几年乐清造船业的产出情况。据乐清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去年乐清市船舶工业生产24.47万载重吨,产值20亿元。但在四五年前,乐清造船业产值便达30多亿元。 2004年前,乐清七里港、黄华一带是温州造船业最密集的地方,造船人数之多可用“全民造船”来形容。乐清民营造船异军突起,走在全省前沿,但现在已远落后于宁波、台州、舟山等地。 乐清船业在经营整治后,船的吨位从5000吨到现在的3万吨以内,单艘船的价值得到了提高,生产船的数量减少了,但总产值基本持平。“但商场中,不进则退。”胡志兴无奈地说。与周边城市相比,温州船舶工业的发展速度显得非常缓慢。 1991年8月1日,中国船级社(CCS)上海分社便在温州设立办事处。这是在浙江省内继宁波之后的第二个办事处。台州是近几年才并入CCS 温州办事处,但是其规模已远超温州船业。虞元来透露,2007年台州船舶工业产值已超过100亿元,2008年预计达150亿元;舟山2007年船舶工业产值已达193亿元,2008年预计达300亿元。 失去2004年前的领先位置 去年,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实行。标准中对我市船舶业考验最大的是:二级Ⅰ类一般船舶生产企业的岸线长度应不少于350米、占地面积不低于8万平方米,并且需要提供生产用地权属(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对于在乐清七里港至黄华一带5.8公里的海岸线上,集中的20多家船业公司而言,有限的岸线资源限制了规模扩大。另外,乐清许多船业公司除营业执照外,其他手续证书都没有。据介绍,乐清23个会员企业中已取得海域使用权证的只有3个。 胡志兴说,企业没有合法的产权手续,企业主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船厂,就无法作为银行开具保函的抵押物。银行不出具保函,严重影响我市船舶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目前能够开具保函的企业,大多数是以企业其他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据悉,目前乐清几家龙头企业已选择在山东、安徽等地扩大公司规模,拥有数千亩地;台州30%—40%的造船业老板是乐清人。虞元来说,岸线、海域使用权、水电交通、人才等瓶颈,限制船业发展,船业发展亟须政府支持。 难破岸线、海域使用权证等瓶颈 路在何方 如何突破瓶颈,发展温州船舶制造业?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关键还应将有限资源用到点子上。比如在同一海岸线上,与其发展三四家企业,不如发展一家,做大做精。 胡志兴表示,乐清造船业再不能像以往那样“什么都上”,重复规划,更应该朝专业化、精品化发展。他介绍,近几年乐清造船业也在做一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事情,并开始造CCS船级社、德国劳氏船级社等国际高标准的船。去年,乐清中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欣田船业有限公司并入了欣顺船业集团,浙江远航船舶有限公司并入帆顺船业有限公司。庄吉船业亦先后兼并了远东船业等三家船厂。 “既然温州的岸线资源是最大软肋,是否可以考虑造技术含量高的游艇?”日前,一位业界人士给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建议。 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船舶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市领导和温州、乐清两级发改委、经贸委、港航局、海事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政府部门领导,曾多次组织前往乐清就船舶工业发展进行考察。 7月4日,温州、乐清两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柳市举办“温州市船舶企业咨询服务座谈会”。市经贸委行业处处长潘碎权表示,此举就是要解决我市船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扶持船业发展。 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可考虑向洞头等地扩张,发展临港产业,将那边作为乐清一带的配套基地转移。(记者 朱庆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