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造船大国,产能过剩隐忧显现市场面临调整

www.chinaequip.gov.cn 2008-09-09 来源:中国工业报

从历史上看,随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世界船舶工业已经实现了从英国到美国、西欧、日本、韩国的多次从先行工业化国家至后起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下一个转移的目的地毫无疑问将是中国。

国内造船业火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年造船能力、年产量、手持订单均居世界前列,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实力,中国才有资格参与国际船舶业新游戏规则的制订。

据了解,从2003年起,中国造船产量的年增量达到200万-400万吨。2006年实现年造船1440万吨,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800万吨,全国规模以上造船企业实现利润达200亿元。5年时间,我国的造船产量就已经实现了翻两番。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造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2006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23%,首次突破全球造船量的五分之一。我国船舶业已经实现了由按船东要求建造到主动向市场推出新船型的转变,客户群则由以小船东为主向以世界著名大船东为主转变。目前,中国船舶产品复杂度系数已经高于日本,主要船型建造周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也正是这样一系列的转变,中国船舶业正呈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2007年,我国船舶制造新接订单98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手持订单158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更为可喜的是,在全面掌握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设计建造技术的同时,中国已成功进入大型液化天然气、30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船、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高端市场。

产能过剩隐忧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上半年浙江造船完工量178.2万载重吨,超越辽宁排名全国第三;新承接船舶订单805.9万载重吨,跃居全国第二。

以台州为例,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型船舶制造中心,目前共有船舶修造企业100多家,配套企业70多家。2008年台州船舶工业上半年产值增长52.8%,全年有望突破15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国内船舶市场的产能超过需求的趋势严重。当产能迅速释放、市场趋于饱和时,市场必将面临调整。

今年上半年,国际造船市场成交总量出现下调,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船市回调;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不确定因素增加,船东和船企持观望态度,承接订单趋于谨慎。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主要造船企业的订单大多签至2010年,但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欧洲航运界已停止新签合同,中国造船厂已很难承揽到2011年以后的欧洲订单。

那些已经在手的订单同样并不保险。一些通过“提前锁定造价”获取订单的企业,受生产成本上涨影响,将面临“被迫亏损造船”的困境。

造船业属于资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周期性强,前期投资大,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人民币升值、钢材涨价等因素出现,造船业的盈利空间堪忧。

因此,虽然造船业正处于全球船市的高涨期,但市场上令人不安的因素正在急剧积累。

首先是上游钢铁价格的飙升。受铁矿石涨价及海运费上升影响,2007年船用钢材价格持续走高,6毫米、10毫米、20毫米船板价格年末分别比年初上涨35%、42%和30%。

由于今年大量新船需要交付,船钢价格仍会继续上扬,这对造船成本影响很大。此外,人民币加速升值对船舶工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位专家表示,“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造船业、船舶配套业和修船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对已签合同造成经济损失,还将使价格竞争力下降。”

中国船舶(600150)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今年计划承接合同金额256.65亿元,目前面临着包括汇率税率变化、船舶配套资源紧缺、钢材涨价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未来难以预料。(记者 胡启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