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电机出口逆市飘红现象解读

看“金凤凰”怎样抵御“寒冬”

福建福安电机出口逆市飘红现象解读

本报记者 谢开飞

  无论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还是世界经济发展低迷,这些都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正在不同程度地遭遇着“寒冬”。而在福建省宁德市所辖的福安市,电机出口却强劲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出口货值达2.85亿美元,同比增长69.2%。

  逆市飘红,奥妙何在?

  “这场世界性大考,既是危机也是商机。福安电机能强劲增长,相当一部分订单是从其他国家、地区‘争’过来的。”福安市副市长李光辉一语中的,“在福安电机‘寒冬’中红火的背后,是众多企业在省、市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在群雄逐鹿的国际市场上越闯越勇。”

  技术创新:从拼价格到拼质量

  在没有技术、资金、设备的情况下,1959年5月1日,福安生产出第一台仿苏JQ交流电动机,开启了闽东工业的历史,被誉为“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改革大潮涌动,全市730多家电机企业悄然崛起,福安成了名符其实的“电机城”。然而长期以来,福安出口的电机产品存在“三多三少”:“大路货”、粗加工、劳动密集型的多;名优特、深精加工、高新技术的少。竞争手段单一,就是拼价格。在人民币升值、原辅材料持续上扬、欧盟贸易壁垒设限的三重冲击下,福安电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减弱,潜在的“技术短板”问题也随之显现。

  闽东亚南电机有限公司是福安电机骨干企业之一。2003年,亚南公司被宁德市政府授予“产值超亿元企业”称号,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正当公司上下为此欢欣鼓舞时,董事长郭健却未雨绸缪,开始谋划新的发展思路。2005年借助科研院校的技术研发力量,亚南公司成功开发出与世界一流同步的SLG系列无刷交流同步发电机等一系列高端产品,改写了闽东电机行业只能生产小功率发电机的历史,在广交会上一亮相便受到各国客户的青睐。在当时许多电机出口企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亚南公司产值、利润却同比增长在60%%以上。

  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亚南公司,相继与福州大学、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组织高速无刷同步发电机、永磁变频发电机、晶闸管励磁同步发电机等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共获得10多项国家专利。2005年12月,亚南公司被福建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公司实现产值3.8亿元,成为福安市电机行业最大的“纳税大户”。宁德市科技局局长李群豪认为,正是依靠技术创新,亚南公司实现从仿制到研制的跨越。

  和亚南公司一样,振中公司、太平洋公司等电机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不仅研制和生产出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而且走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前沿,有效化解了市场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

  品牌创新:从仿牌贴牌到自创品牌

  “由于企业贴牌生产,品牌开发商分走了60%%以上的利润,留给企业的自然不多了。”福建凯捷利电机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如是说。业内人士指出,电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利润微薄,因此长期处于仿牌、贴牌尴尬境地的福安民营电机企业,艰难完成着最初的原始积累,设备、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力,品牌的发展突显企业的创新水平。福建泰格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堂对此感触颇深——2003年泰格公司取得了“TIGER及图”的商标专用权,2007年“TIGER及图”成功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一举实现了闽东工业企业国家级品牌零的突破。在电机同行普遍感到困难时,泰格公司的产品产量、销售量、销售额迅速攀升,排名居中国内燃机工业行业第二。

  “企业要应对国际市场的种种不利因素,提升技术和打造品牌至关重要。”这是安波电机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少波的肺腑之言。经过多年的努力,安波公司拥有国内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而且是目前唯一通过出口免验的电机企业。如今安波电机60%%的产品销往欧美高端市场,今年前7个月出口货值同比增长4成以上。

  “正是凭借着良好的品牌形象,安波公司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与顶级电机制造商如美国PENTIAR、德国BOSCH等进行同台竞争与合作。”福安市科技局局长徐扬华说。现在,福安电机企业掀起了一股打造品牌热,凯捷利、万达获得国家产品免检资格,惠丰、银象等9家获省名牌产品称号,怡和、银嘉等13家获省著名商标称号,泰格、亚南等4家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福安电机产业彻底摆脱了“有名无牌低端运作”的帽子,品牌效应日渐突显。

  管理创新:从家庭作坊到现代企业

  福安电机产业得以发展,敢吃螃蟹者纷纷“下海”。一时间,城里处处是电机电器小企业,形成了全民、集体、个体和中外合资齐齐上阵的“热闹”局面。但这些企业大多从家庭作坊起步,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脱胎换骨”迫在眉睫。

  闽东新永隆电机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正是福安电机从家庭作坊发展到现代企业的一个缩影。该公司创建于1998年4月,原来是个只有十几名员工的小作坊,以电机、水泵为主打产品。在与外省的同类产品激烈竞争面临困难时,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投入技改资金,开发生产动力电机;从江苏请来专家,给他们让出了30%%的技术股份,留住了这些引进的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才。2001年,新永隆公司的柴油、汽油发电机率先在闽东投入了生产。2003年上半年,该公司仅动力电机一项订单就达7800万元。

  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管理“瓶颈”也日益凸显。2004年春节一过,新永隆公司就着手对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成立了公司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使业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分开。公司还请来高级经济师,打造企业集团框架。2005年4月28日,永隆集团公司顺利成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而福安九源工业有限公司则派出一位副总经理参与职业经理人培训,并在2004年3月通过认证,成为福安首位持证上岗的职业经理人。带着新的理念返岗,这家企业迅速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企业发展前景日渐看好。

  李光辉介绍,福安市委市政府适时把握这一发展脉搏,引导企业制定和完善明晰的股权配置规则,鼓励实行董事会议事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目前,全市已有70家电机企业通过ISO9001、9002质量管理体系论证,70家通过欧共体国家CE、GS、TUV认证,8家通过美国UL认证,企业规模与质量均比以前有了大幅提升。

  资本创新:从民间借贷到社会融资

  “福安民营电机制造业基本是靠民间资本‘垒’大的。”有人曾形象地打了这一比方。不可讳言,正是依靠借贷民间资金,福安电机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当地主要的支柱产业。但这种融资模式规模小、渠道窄、风险大、成本高,成为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创新融资体系。”李光辉告诉记者,1999年4月,由政府出资560万元,吸收其他社会资金520万元,成立了全省首家专门为电机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国有控股公司——恒实担保有限公司,架起了电机企业与银行的“金桥”。公司担保业务采取股金和基金双轨制运作方式,实行按入股资金或基金5倍以内担保,形成“大小并举、助强扶弱、优质优先、劣者淘汰”的担保运行机制。

  有人“撑腰壮胆”,福安电机企业发展挺起了“脊梁”。昔日租赁国有企业车间搞生产的天工电机有限公司,从担保公司获得300万元的担保贷款后,收购了秦溪洋工业园原一国有企业厂房,跻身产值亿元企业之列;太平洋公司通过担保贷款,累计获得500万元的银行贷款,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宽。

  9年来,恒实公司累计为100多家民营电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00多笔,共计30多亿元。也正是这9年间,福安电机从无一家上亿元企业,发展到上亿元企业达23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2家。如今,福安市担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5家。在当前银根一紧再紧的情况下,福安电机企业的“资金血液”输送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也较为从容,担保公司功不可没。

  此外,福安市还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聘请省内外证监知名专家组成上市专家组,着手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上市意愿强的企业进行包装整合上市,使企业逐步从资金运作过渡到资本运作,拓展企业做大做强的融资渠道。

  区域创新:从单家突围到整体提升

  从1958年到2008年,福安电机走过了50个年头,从当初的一台仿制电机发展到了一个百亿产业,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电机出口基地之一。但有识之士认为,福安电机产业过去的发展更多着眼在量的扩张,通用产品所占的比重大,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高新技术含量有限。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在福建省科技厅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福安市成立了海西工研院福安电机分院,依托龙头企业设立了电动机、发电机、汽车电机等5个研发中心,整合省级电机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家电机试验室的技术力量,组织开展应对技术壁垒、质量管理的培训,加强国际标准体系的认证和普及。科技服务平台的创新,使福安电机与全国诸多著名高校实现技术创新对接,也为参与高端市场竞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同时,福安电机加快产业集聚的步伐,铁湖、甘棠等工贸园区全面启动,与电机产业相配套的硅钢、漆包线等项目相继投产。加强与国际电机领军企业台湾东元集团的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知名企业的产业链和销售网,加快追赶世界电机前沿技术的脚步,更好的适应世界电机发展潮流,增强电机行业竞争力,推动电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争创品牌方面,福安市成立了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工作领导小组,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中国电机之都”称号,来打响国际市场上的区域品牌,实现产业集群向品牌集群升级,增强了“集团军”作战能力,从而开拓多个国际市场,有效分散风险。

  在金融风暴的“寒冬”中,福安电机产业出口逆市飘红,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不断地自主创新,不断地实现突破。正如福建省科技厅厅长庄荣文所说:“面对当前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区域产业的发展必然会进行一次重新洗牌,对有准备的福安电机人而言,这也是一个产业整合和提升的良好契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洗礼中,福安电机不再靠低水平的重复生产和低价格竞争,而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上了一条比拼技术、质量、管理、品牌的健康大道,使福安电机这只‘金凤凰’得以浴火重生,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